求知与探索 - 北京的河流
温榆河支流:东沙河
达尔问 发表于 [2017-1-2 15:30:43] 返回上一级浏览4450次

温榆河支流:东沙河

东沙河源于延庆县西二道河山区,上游有三条支沟,即德胜口沟、锥石口沟、老君堂沟,于十沙三陵七孔桥上游汇合进入十三陵水库后,经白浮、西沙屯,于沙河镇北朝宗桥下游汇入河,全流域面积为287.75平方公里。十三陵水库下游河长约14公里,河宽20一200米,纵北坡千分之一,山川径流量全部被十三陵水库拦蓄,坝下主干河道枯季流量仅有0.5立方米每秒。

——昌平县水利志

 

发源于燕山山麓的溪流通过德胜口沟,锥石口沟,老君堂沟等支流最后都注入了十三陵水库,为十三陵水库大坝所截留。从十三陵水库开始,称东沙河。

十三陵以下至京密引水渠为东沙河上游段。因水库蓄水,十三陵以下常年无水,东沙河河道便成了天然的砂石场,多年来一直有人在河道挖沙,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坑塘。最近几年,随着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和白浮泉湿地公园的修建,这一段河道生态环境得以修复。一路走来,已基本形成环境良好的森林休闲公园,是周边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公园内有大片的水面,有许多芦苇,也有许多荷叶,行走在公园内,耳边一直可听到叽叽喳喳的鸟鸣声,让人心情愉悦。

  目前滨河公园只延伸到京密引水渠白浮泉边。过了京密引水渠,东沙河下段便一直向南,到北沙河朝宗桥处汇入北沙河。

东沙河是自北向南汇入北沙河,京密引水渠却是自东向西再往南入团城湖,二者交汇时,东沙河河道在上,京密引水渠在下。东沙河此段河道完全无水,浅浅的河床内长满荒草,一条大马路就在河床内经过,既可横跨引水渠,也经过东沙河两岸,只因常年无水,连桥也不需要了。

  京密引水渠是完全的人工砌筑的水渠,从东沙河河道的下方穿过,水渠内满满都是清水。在此处有一个水闸,为十三陵水库应急补水二级泵站。在引水渠南岸,东沙河东侧,有一大片蓄水池,有水泵正将京密引水渠内的水源源不断的抽向蓄水池。听当地人说,现在渠内的水主要是南水北调来水,蓄在这里,供十三陵水库的蓄能电站使用的。而另一侧的东沙河河道,仍然没有半点有水的迹象。河床低处长满野草,零星的土丘上却已长成了一些大树。

 

 

  向南前行不远,发现一道水泥堤坝,在此之上,是干涸的河床,在此之下,则有暗涵与东侧的蓄水池相同,有水流自蓄水池中流入东沙河河道,自此顺流而下,直入北沙河。这些流水来自京密引水渠,水色清澈,占据了整个河床,几只白鹅在水中游弋,自由自在。

 

  继续向南,河道一直保持了较为自然的景观,河道两岸为土堤,河床内不时有淤泥将水流阻挡到另外一侧,大片大片的芦苇,高高低低的杨树,柳树也在河道内生长,也有堆积的枯枝败叶,不时还有鸭群或鹅群在河边嬉戏。

  穿过北六环路的东沙河桥,河道东侧出现一片高层住宅,这一带河道也便得到了较好的清理和维护,宽阔的水面,整齐的树木,是常见的滨水公园的样子。不远处,原来是一道橡胶水坝保证了这里的宽阔水面。水坝之下,河道又恢复了先前的样子,水草丛生,淤泥堆积,浅浅的水流在淤泥和杂草间缓慢的流向下游。也是自此开始,可以看到水体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不时有污水进入河道,不时也能在河边看见垃圾堆。

东沙河一路向南,经过西沙屯,满井等老村,村内大量出租房屋,人口密集,村落临河,河道便自然成了村落内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天然去处,在临近村落的河道,不时便可见到有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河道,而人来人往的桥边,便遗留了大量生活垃圾。除此之外,附近还有零散的农田废水,养殖废水,同样也进入河道。

我们举报了其中满井路上的一处位置,得到回复如下,该河段属昌平区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河道,预计2017年底治理完成。类似的黑臭水体问题,依然需要伴随区域整体环境的改善才有机会得到整体改善。

在路庄桥东,有路庄桥水质监测站。这里也大概成为东沙河下游水环境的一个分界点。自此以下的河段,大体已经延续了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的整体布局,河床内部分河段种植了莲藕,部分河段则长满芦苇。河道内的植物也有人细心管理。部分河段的芦苇已经收割,河口处还有大片芦花飘扬。经过一片种莲区域,有一个人正在河中收集莲藕。河道边有宽阔的人行道,两岸绿柳低垂,河边砌有整齐的石堤。

  河口处的一块石碑告诉我们,东沙河起自十三陵水库,至北沙河的河长为15公里,为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保护目标为IV类水。东沙河紧邻八达岭高速,旁边是横跨于北沙河之上的朝宗桥,往东不远即是巩华城和沙河水库,这里既是通往长城和十三陵交通要道,也是南、北、东三条沙河汇聚之地,而且附近古迹众多,周边的水环境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改善。

 

标签 
0条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