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财经杂志:雾霾之下,地铁、公交车中空气污染也挺重
高胜科发表于[2015-12-28 22:25:44] 返回上一级浏览6013次

原文链接:http://toutiao.com/a6231390676350910721/

雾霾之下,地铁、公交车中空气污染也挺重 |《财经》专稿

财经杂志 2015-12-23 16:32

12月23日上午,在解除雾霾红色预警的首日,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与达尔问联合发布了一项“北京PM2.5与出行方式测试”的调查报告。通过长达10个月的车内空气测试发现,北京的地铁、公交等公共出行方式存在健康隐患,车厢内存在轻度和中度两个级别的空气质量污染。

雾霾之下,地铁、公交车中空气污染也挺重 |《财经》专稿

《财经》记者 高胜科

12月23日上午,在解除雾霾红色预警的首日,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与达尔问联合发布了一项“北京PM2.5与出行方式测试”的调查报告。通过长达10个月的车内空气测试发现,北京的地铁、公交等公共出行方式存在健康隐患,车厢内存在轻度和中度两个级别的空气质量污染。

调查结果显示,在空气污染程度较小的环境下,公交车内的空气质量好于地铁;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地铁内的空气质量好于公交车。但两者都存在PM2.5浓度值不同程度的污染。

报告建议,在室外空气污染浓度较小的情况下,市民选择公交车出行;重污染天气下,地铁出行的健康影响更小,不过应做好口罩防护等措施。

“公共交通空气污染不容小觑,因为这关系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每一个人。”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宋广生告诉《财经》记者,上述环保组织的调查结果与此前他所在的检测中心进行的调查监测情况比较吻合。

此前,该中心曾多次对地铁等交通工具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室外空气污染时,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基本与室外相当;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时,车厢内的空气要劣于户外环境,因为车厢内人员流动大、空间有限,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公交、地铁存轻度、中度污染

在2015年1月至10月间,上述两家环保组织发动志愿者135人次携带空气检测仪器,在优良、轻度至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三种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对北京市城区内的公交车、地铁、私家车等三种交通出行方式进行了PM2.5浓度测试。

监测结果显示,地铁和公交车的平均浓度值为107微克/立方米和98微克/立方米,私家车的平均浓度值最低,为48微克/立方米。从数值上看,在户外空气优良、轻度至中度污染时,浓度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地铁、公交车、私家车;在重度污染的天气状况下,三种交通方式均不同程度增高,公交车内的平均浓度值为147微克/立方米,超过了126微克/立方米的地铁。

“虽然私家车内在各种天气状况下PM2.5浓度最低,但这不代表是最健康的出行方式。因为我们的测试是在车窗完全封闭、开启车内空调内循环系统的情况下进行,这与每个车主不同的使用习惯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该测试课题负责人郭慧告诉《财经》记者。

测试中发现,私家车受外在影响因素最多,由于车内封闭装置和开启空气内循环系统,车内PM2.5的浓度较低,而一旦打开车窗或者汽车处于外循环模式,车内PM2.5浓度会迅速回升,达到户外的空气质量水平。“如果户外空气严重污染,私家车打开窗户保持通风,那就等于直接吸入颗粒物,可能是出行方式中污染危害最大的一种”。

此次课题重在测试地铁与公交两种公共交通方式。检测时间、检测仪器、检测采样点等都是影响空气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本次测试所用的便携式检测仪器,与政府环保部门所用的振荡天平原理的专业设备有很大差异。测试之前,环保组织在户外条件做了设备统一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的测试,发现室外空气优良情况下,便携设备与官方实测值差异20%左右,而中度及重度污染时,两者实测值相近。

在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尽量采取增加测试次数,然后取出平均值的办法,并且尽量选择在秋天和冬天湿度小于30%、风力在3级以下的气象条件下进行。郭慧解释称,湿度和风力都对监测结果有影响。如果风力在3级以下,北京整个城区内的PM2.5分布相对均匀,湿度控制在30%以下,便携式仪器测试的更为准确。

此外,每一次的测试要保证测试时间不低于30分钟,并选择运行时间较长的交通线路。“通常进入车厢内,我们会从始发站坐到终点站,以保证测试值的稳定性。位置上,我们会尽量选择远离车门这些通风区,在随机找到的位置上一直保持固定不动。”郭慧说。

这组持续10个月的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地铁和公交车内的PM2.5浓度均值全部处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

按环保部颁布的标准,轻度污染对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建议儿童、老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患者应减少户外锻炼时间;中度污染的影响是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健康人群和敏感人群都应减少户外锻炼时间。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这两个级别可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如果考虑市民在车内1小时左右的正常出行时间,对健康人群的反应不明显,但对敏感人群则应建议采取防护措施。如果出行时间增加,敏感人群的反应将会愈加强烈。

不过,“在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内,个体防护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依靠佩戴口罩防护”,潘小川建议,更好的处理办法应该是从污染源切除和面源治理角度入手,由公交运营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联合祛污。目前,地铁内执行卫生部门要求的“每日消毒”,但这与空气环境质量并没有关系,只是卫生指标方面的消毒杀菌,而对于细颗粒物并不奏效。

公交工具空气污染应受重视

在潘小川和宋广生看来,目前大气空气质量和家庭、办公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备受关注,而公交、地铁中的空气质量缺少专项调研,环保组织的测试调查结论应该引起环保和交通部门重视。

《财经》记者了解到,此前,国内的上海、西安等城市分别有个别科研机构对地铁内的空气质量做过测试,结果也表明存在污染,但遗憾于未能引起各界重视。

2014年5月,英国《每日邮报》刊登英国伦敦国王学院采用便携式检测仪的调查结果,室内外各种环境中,地铁内的空气最差,PM2.5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不过关于室内外的空气质量,国内与国际上有较大差异,以上述英国地铁的实测值为例,按国内的空气质量标准也是优良级别。

因此,在没有国际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因地制宜解决这一问题。不过,从治理的角度,地铁等公共交通内的空气环境治理在技术上并不困难,但实操环节则异常复杂,而且耗资巨大。

致力于室内空气污染治理的海思迪亚环境(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冯小立表示,地铁与常规的家庭、办公室等室内环境治理有很大差异。常规室内环境治理通常会选择密闭条件下测试,并给出通风系统调整、切断污染源、喷洒药剂、采取空气净化设备等具体治理方案。

而地铁内虽然是密闭空间,但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导致该空间处于流动、变化的特点,一方面受室外空气影响,另一方面污染来源极为复杂,包括每个乘客的个体健康情况和随身携带的不同物品都可能造成污染

物的变化。这也导致了现实治理的复杂,比如,室内空气治理有条件做到密闭一天,而此举对于地铁并不现实。

不过,上述专家认为,更新改造通风系统是最简易、见效的方案。环保组织公布的测试结果也发现,新、旧地铁线路因采用通风设备不同,地铁内PM2.5浓度值也有明显差异,根据北京地铁6号线、10号线和1号线、2号线的测试比对,新地铁线路的PM2.5浓度明显低于旧地铁线路。

冯小立表示,应对地铁内的空气污染,最好方案应该是及时监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常态化的处理。比如增设空气净化装置,在地铁的出入门口增设软门帘,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下的空气室内外流动,同时强化宣传对乘客的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尤其是易感人群更应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少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3日下午3时,负责运营北京地铁不同线路的两家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的宣传部人士均向《财经》表示,还没有关注到环保组织的测试报告,不便置评,而对于“以往是否做过车内空气质量测评”等问题亦未作回应。

标签空气污染
0条评论
Baidu
map